l 一鑽植牙的起源
一鑽植牙是美國哈佛大學牙科醫學博士陳俊龍研發出來的植牙系統。陳俊龍博士植牙經驗到現在已累積6、7 萬例,因為經驗豐富,平常也很喜歡動腦發明東西。全世界幾乎沒有人的植牙經驗比他更豐富的陳博士,發現每次換鑽頭,擴大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更換鑽頭。再者,每次換鑽頭再鑽的時候,又要重新定位,最後的位置也可能因為換太多次鑽頭而偏掉。所以陳博士苦思為什麼不把鑽頭前端有切削力的部分結合在一起就好了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特殊設計的鑽頭截面圖,當我們把平擺的鑽針轉動九十度,就會得到五個step合而為一的鑽針!
這,就是他設計靈感的來源。
l 一鑽植牙的原理、概念
一鑽植牙的鑽針是5 個step,所以鑽出來的洞就有4個step,因為我們植體的設計是有很深很長的側切溝槽,這些側切的溝槽可以切削剛才鑽頭所鑽出來的step,進而卡住這些點,而且這些側切溝槽可以順利排出多餘的骨屑,植體放下去的時候卡住這些點,這個原理稱為step locking,是陳博士具有專利設計的發明。對於我們使用的醫師來說,在放植體的時候,就會感覺這植體咬的很緊,也就是我們植牙要達到較高成功率時的初級穩定度(primary stability)就會比一般其他牌子的植體高出許多。
l 一鑽植牙的創新之處
講到這個,一鑽植牙真的很多很多創新的地方!
其實早在在1996年,陳博士就提出即拔即植的概念了,那時候他是幫哥哥植牙。如果大家有稍微關心植牙的發展,可以發現即使所謂的植牙名醫、大師,以往沒有那麼提倡即拔即植的那些人,最近也都轉變風向,大家都覺得即拔即植好處多到不行。重點在於我們拔牙,把發炎的牙齒牙周組織清乾淨,一定要刮乾淨,接著如果植體可以放進去,卡的緊的話,就可以達到很不錯初級穩定度,那麼即使像是大臼齒的拔牙窩洞,兩個到三個根,不規則的拔牙洞的形狀,我們的植體還是可以藉由step locking的原理做到即拔即植。(有些醫師說發炎的時候不能植牙,要先吃藥,這個想法真的沒有邏輯,你不把發炎的髒東西清乾淨,然後只是開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植牙呢?有些患者胃不好、腎功能也有問題、慢性病等,難道只是開藥或者轉出去,對患者就是負責任的態度嗎?)
即拔即植還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個,植體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壓迫止血物,陳博士常常說,你可以想像植體是一個骨塊,拔牙的時候,我們身體組織會產生很多免疫反應,那個時候癒合能力是最好的,所以要是植體可以放進去,患者不但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不需要像一般的植體等拔牙洞長滿,差了四個月左右,而且大多數患者術後都覺得不那麼腫痛,給我的回饋反應都很不錯!
另外一個好處是,患者也不會因為拔牙很久以後都不理它,造成骨頭或者牙齦萎縮太多,之後還要取皮補肉。我們現在還是會遇到,但是因即拔即植的手術量比較多了之後,這類型的患者也變得比較少。再來陳博士還有一個很重要跟其他醫師不同的理念就是,我們植牙最好是打地基在原生骨上,而不是補出來的骨頭。即拔即植可以看得很清楚原生骨在哪裡,譬如蓋房子,我們是先打鋼筋再補水泥,而不是像其他學派,拼命補水泥、鋼筋到後來不知道多久還沒上去。因為我們希望將來植體受到的力量都是垂直的力量最好,所以陳博士指導我們的時候,都建議我們軸向盡量直直的,如果骨頭條件夠的話,這樣受力最理想,長遠來說,植體周圍也比較不會發炎。成功率也會比其他廠牌的植體還要高。
l 一鑽植牙不適合做的類型有哪些?會產生哪些風險?
一鑽植牙因為減少了之前複雜手術的過程,所以基本上別的醫師不能做到的植牙手術,一鑽植牙反而可以。譬如糖尿病患者牙齦很薄,牙周病很多很嚴重,但因為我們是微創,傷口很小,即拔即植更是常常連刀片都不需要,所以在慢性病患者來說,幾乎跟一般人沒有太大差別。植牙一般的風險就是開太多次刀在補骨。但是可能一般別的醫師拔牙以後,先來個補骨頭,同時放什麼再生膜、鈦膜、鈦網、骨釘來固定再生膜等等,補一堆骨頭再來關閉傷口,因為要關傷口,我們牙齦要弄鬆才可以縫得起來,為了弄鬆,皮瓣拉過來縫起來的時候,臉就會很容易腫起來。有時候補一次不夠,再4個月打開看起來好像還是沒辦法放植體,再補第二次,再等3~4個月,骨頭長滿以後才來植牙。運氣不好的話,因為放了很多外來物,有時感染,傷口爆開,之前補的骨頭全部功虧一簣。這些問題現在在其他地方還是看得到,陳博士主張儘量多用自己的東西,除了補骨會用很大廠牌的牛骨之外,其他外來物越少越好,這也可以增加植牙成功率,患者也輕鬆。所以剛才補骨之後等4個月再植牙,之後又要等3~6個月植體跟骨頭才長好,前前後後是不是花了至少1年、2年的時間,如果慢性病患者,老人家,他有時間讓你等這麼久嗎?糖尿病的人,有辦法讓你手術那麼多次嗎? 為了植牙,生活品質真的很差,嚇都嚇死了。有時候,因為醫師也花很多時間來做手術,甚至還要收多次還有更高的材料費用,到最後目的到底是補骨還是植牙?
講到植牙注意事項,大多數會說有人施打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雙磷酸鹽是高風險的。如果可以的話,這種患者盡量能夠即拔即植是最好,拔牙當下,血流的比較充足,比較不會發生死骨,因為那種藥就是抑制蝕骨細胞的骨再吸收作用,降低骨代謝。當然還是要小心謹慎,追蹤,回診,如果一見到癒合比較不好的骨頭,就要馬上清創乾淨,範圍才不會擴大。
有人會問我,拔牙尤其是大臼齒,洞那麼大,植體應該也沒有這麼大的直徑?這裡就要提到陳博士另外一個天才的發明,譬如後面牙齒洞比較大,我們有很大的規格的癒合帽來蓋住傷口、骨粉。前面的話,因為門牙大家都在意美觀,基本上我們盡可能讓患者有個門面接出臨時假牙,如果條件夠的話,臨時假牙也可以保護傷口。所以即拔即植的患者,他們覺得生活品質沒有被影響太多。但是當然,植體骨頭癒合的期間,最好還是讓它好好的長、不要咬到,可以更加提高植牙成功率。
因為其他廠牌的植體,沒辦法咬的那麼緊,假設硬是要做即拔即植,可能會為了找有骨頭的地方,植得比較歪。而我們因為有特殊設計才能植得直挺挺,成功率自然也比較高。恢復時間即為骨整合時間,省下了拔牙等傷口癒合的4個月,有時候甚至更多,如果遇到其他醫師拔牙後還多次補骨,這個更是沒得比了。
還有一個我必須要特別提出的創新地方,這個是我最喜歡的,陳博士真的是植牙界的天才,別人為了鼻竇增高,可能需要開側窗、或者所謂的Osteotome,就是用敲的,把補的骨粉頂上去。開側窗造成的創傷最大,患者帶著熊貓眼回家都有可能。第二種用敲的,患者會極為不適,有時候還會併發暈眩症。陳博士在1996 年就因為他哥哥耳鼻喉科醫師啟發,發明水壓鼻竇增高 Hydraulic Sinus Condensing (HSC),原先只是利用一個針筒的大小,用水壓輕輕把鼻竇膜弄鬆,頂上去之後,再把骨頭補進去,後來韓國、其他國家的醫師紛紛效仿。而當他們的植牙鑽頭還在沿用HSC時,陳博士又再度領先,往前更進了一步,發明一個具有專利的鼻竇植體—利用逆向螺紋,把週邊的骨屑送到植體的尾端,即植體植入的同時就可以補骨頭。只要骨頭不是那種雞蛋殼1~2mm的高度,就可以在植牙的同時,完成補骨鼻竇增高一次到位。
那如果遇到雞蛋殼1~2mm的高度的骨頭怎麼辦呢?其實,大多數還是有方法可以藉由鼻竇底的骨頭卡住,先補骨粉,再放植體。但不瞞您說,這種條件比較差的,的確可能比較容易長得沒那麼好。如果6個禮拜左右,植體真的長得不好,我們也有一些第一次補骨堆上去的骨頭了,所以之後或者再久一點再換一根比較粗的植體,這時候只能再等更久時間才裝假牙。像這種條件,患者也是拖了很久的時間才會變成雞蛋殼,這也告訴我們,能夠植牙的時候,不要拖啊!就像是買東西,早買早享受,民以食為天,有好的牙齒才有好的健康,才有好心情。
所以 如果您問我,一鑽植牙的優缺點,優點真的多到不行,上面說的都是;至於缺點的話,就是這個植體真的比較貴,但是就像是坐高鐵,跟騎腳踏車,你要快的、舒服的,當然是貴。但投資在牙齒上,一定是值得的!
- 張齡之 -
前林口長庚醫師
前桃園長庚醫院一般牙科主治醫師
台灣微創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理事
美國牙醫師國家考試(I)及格
台灣口腔矯正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臨床植牙醫學會會員